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購物氛圍的心理學

顧客有3種/自燃/可燃/不燃

我想認清需要和想要/ 不燃^^"

符合需求/價格合理/ 我喜歡艾多美商品 (真心喜歡自家商品,有自信,)

可有可無 or 非買不可?
人類從來就不是理性的動物

想花錢都有理由/也有事後的理由 買了再說/為自己消費行為合理化

顧客的需求? 需求的快速產生及更新 (突然大家都好需要口罩)

要掌握要把什麼樣的知識傳授給顧客? 呼應->教導->引導

 

1讓受眾發現現象
2讓受眾感受痛苦
3分析原因
4解決方案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580437181650

蠑螈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搜尋
 

蠑螈科學名Salamandridae)是通常顏色鮮艷的中小型兩棲綱有尾目動物,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北美歐洲亞洲非洲地中海沿岸)。終生有尾,沒有鱗片,是有尾目兩棲動物的代表,也是兩棲動物中較原始的一群,與其同屬一目的,還有鰻螈、鈍口螈、洞螈等。蠑螈和水蜥在成長過程中,通常都要經歷蛻變過程。

真的很特別^^"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一/天氣陰天
 
感覺河馬好像是動物園中最快樂的動物也愛表演, 其他的有的睡有的背對著我們(害羞嗎>///<)

 

 

443063.jpg

 

 

 

443064.jpg

 

 

 

443069.jpg PS.斑馬群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有戚戚焉 不過我的真命天子還沒有出現

 

引述

童心
目前的我還算年輕吧
 
可是總覺得自己好像很老了.....
 
看著比自己年紀小的陌生人,常去逛街,常做一些有的沒的事.....
 
這些事,對我來說已覺得很厭倦
 
跟朋友一起出去,好像大部份都是去吃飯
 
除了這個,好像沒有了...
 
每次我們二人世界時,總是想不到去哪裡?
 
最後,總是隨便亂走,甚至就不出門了,.....
 
是地球太小了嗎?
 
如果沒有了可以冒險的地方,那人生會不會很無趣?我也不知道....
 
不過,如果沒有了妳,更是了無生意.....
 
真的,因為有妳,所以我是存在的。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當年,這可是幼稚園體能課的熱門曲目喔^^
 
再出發

歌手:任賢齊, 阿牛(陳慶祥) | 作曲:周傳雄
填詞:周傳雄, 小蟲Johnny Chen | 編曲:倪方來

風大雨大太陽大 誰卡大聲 誰就贏
不管這條路有多歹行 攏不驚
天大地大我雄大 歹人看到阮嘛皮皮剉
咱是認份快樂少爺 笑哈哈

再出發 再出發吧 妳是願 第一名
天公就疼這款命 嘎甘苦當作跳恰恰
嗯免驚 嗯免驚啦 咱是勇敢的小飛俠
帶著鋼盔嘎伊拼 人講沒行未出名

我有信心打不痛 我有認真做人看
不願浪費青春生命 壤名聲
我有姑娘咧愛我 我有幸福咧作伴
我要給她日子過得快活 惜命命

再出發 再出發吧 幫我擦汗揮著花
不管風雨這呢大 為得將來馬得走
要出發 要出發啦 幫我鞋子 擦亮它
那無實力脈臭彈 有影卡來這嗆聲

再出發 再出發啦 要拿冠軍第一名
天公就疼這款命 嘎甘苦當作跳恰恰
嗯免驚 嗯免驚啦 你是勇敢的小飛俠
帶著鋼盔嘎伊拼 人講沒行未出名

風大雨大太陽大 誰卡大聲 誰就贏
不管這條路有多歹行 攏不驚
天大地大我雄大 歹人看到阮嘛皮皮剉
咱是認份快樂少爺 笑哈哈

我有信心打不痛 我有認真做人看
不願浪費青春生命 壞名聲
天大地大我雄大 歹人看到阮嘛皮皮剉
咱是認份快樂少爺 笑哈哈

我有姑娘咧愛我 我有幸福咧作伴
我要給她日子過得快活 惜命命
風大雨大太陽大 誰卡大聲 誰就贏
不管這條路有多歹行 攏不驚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明的遺跡理所當然有廢墟, 而斷壁殘垣(建築),死亡(人體),大自然裡的破敗景象(地理),人為的破壞(戰爭),糾結的工廠建築(產業的廢墟),都市的廢墟,慘劇現場(交通意外,火災),以及斷簡殘篇(遺稿),莫不是「廢墟」。
班雅明論廢墟,將廢墟美學推上了現代美學的高峰。在他的眼裡,一切的不完整,支離破碎,正是對整體的破壞,這種廢墟的美感,是一種在時間終點上,帶給人的驚異與震驚。

參考資料
人在廢墟(in ruins)ㄧ書

 

廢墟ㄈㄟˋ ㄒㄩ棄置的房舍、街市、城郭等。

[每一個廢墟,都有著它自己的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不同,就像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不相同一樣。]

Each ruin has its own story. Each story is different, just like the path of everyone's life is different.

愛的廢墟---林憶蓮
作詞:陳少琪 作曲:M.Martin/J.Parr 編曲:郭小霖

夜裡雨聲飄過悄悄的遠望
又再孤身走到這個地方
在徘徊亂蕩 獨行雨下長巷
在這巷中翻起以往的記望
墮進幻覺的網 四處似在搖蕩
路人冷漠凝望

* 人群內你在埋藏 長路剩低絕望
迎著雨水灑淚 在追
藏在愛的廢墟 令碎心再下垂
因惑又疲累 想著誰
獨在愛的廢墟 熱愛不再伴隨
棲身一角呼喊著誰 *

迷惑與空虛 在流淚

迷惘中驚醒冷冷的渴望
能再可得到你眼光 但全絕望
轉載來自 ※Http://www.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再度雨下遊蕩
隨猛風追趕冷雨中碰撞
無法撞破這網 寂寞又徬徨
默然困在長巷
Repeat *

長夜猛風吹 吹不乾我的淚
漆黑沒有光 心不敢再望
夜幕裡困在夢的監倉
這夜愛已不再伴隨
困惑又疲累亂去追
獨在愛的廢墟 心中呼喊著誰
冷寞路途令我瑟縮畏懼
獨在愛的廢墟 (全是你的罪)
獨在愛的廢墟 (全是你的罪)
獨在愛的廢墟 (全是你的罪)

 

 

 

廢墟上崛起最美麗的城市——德勒斯登

德勒斯登(Dresden)
有「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美稱的德勒斯登,沿著易北河畔古堡櫛比鱗次,建築壯觀華麗,大多是出自建築家波貝爾曼和雕刻家貝爾摩塞爾的共同傑作,建城於八百多年前,輝煌於十八世紀奧古斯都強者(Augustus the Strong)在位其間,這位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顯然是德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雄才大略、能欣賞藝術、享受生活,特愛美酒、美女、宴飲之樂,還生了三百多個孩子,奧古斯都一生中雖有不少時間待在波蘭,卻情鍾德勒斯登,所以在他及他兒子在位期間,成就了德勒斯登最輝煌的城市景觀,也使這裡成為德國東部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到德勒斯登旅遊,千萬別忘了造訪茨溫格爾宮和塞帕歌劇院,茨溫格爾宮殿是一棟中間有五個噴水池和大庭院的宮殿,四周精細的石材建築是巴洛克風的洛可可精雕舊皇宮,十七世紀時改建為博物館,裡面分為繪畫畫廊、陶磁器館、動物博物館和手工藝博物館等區,以設計家塞帕命名的塞帕歌劇院,音樂人才輩出,韋柏、華格納和舒曼皆出於此,倘若仔細探訪德勒斯登的博物館,必會對當地長久深遠的文化藝術感到欽佩和讚賞,尤其茲溫葛宮和亞伯庭兩處的展覽內容分外精采,無論是西洋繪畫、或宮廷武器,都引領著觀者走入古典時代的激昂情緒;其中16世紀拉斐爾(Raphael)的「The Sistine Madonna」聖母與天使名畫,即懸掛在古代大師藝廊中,堪稱是德勒斯登最有價值的藝術鉅作收藏。

德勒斯登原是奧古斯都國王的駐地,沿著易北河畔古堡櫛比鱗次,建築壯觀華麗,大多是出自建築家波貝爾曼和雕刻家貝爾摩塞爾的共同傑作。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勒斯登是造訪德國旅客的必遊之地。

二次大戰期間,德勒斯登美麗宏偉的巴洛克宮殿、教堂以及貴族宅邸,遭空襲一夜全毀。有張名信片上一座雕像俯瞰殘垣斷壁的市區,道盡戰後德國的淒涼與滄桑。可喜的是戰後德國人發揮德國工藝的精準與效率,把它修復得精準如初,讓人看不出有修補的痕跡。目前德勒斯登市區仍有古蹟在維修中。

到德勒斯登旅遊,千萬別忘了造訪茨溫格爾宮和塞帕歌劇院。茨溫格爾宮殿是一棟中間有五個噴水池和大庭院的宮殿,四周精細的石材建築是巴洛克風的洛可可精雕舊皇宮。十七世紀時改建為博物館,裡面分為繪畫畫廊、陶磁器館、動物博物館和手工藝博物館等區。以設計家塞帕命名的塞帕歌劇院,音樂人才輩出,韋柏、華格納和舒曼皆出於此。

除了市區的觀光,觀光客還可以到皮爾尼茲宮殿參觀,同時也可以搭乘遊輪暢遊易北河,以不同的角度,欣賞這個完美重建的文化古都。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瓜、水梨 清涼解渴No.1

夏日盛產的水果,以瓜類和水梨為最佳的消暑聖品。但有些水果如西瓜、鳳梨,空腹時大量食用容易傷胃,建議在飯後半小時後食用。中醫認為,西瓜是天然的「白虎湯」,不但是治瘟病的一帖良藥,更可謂消暑解渴聖品。不過,西瓜也不可吃太多,適量為宜,且不宜冰存太久再食用。

至於水梨,味甘微酸性寒,有清熱潤肺、除煩止渴的功效。此外,它還可以清熱降火解毒,也是消暑聖品。

綠豆 清熱解毒很實惠

綠豆,味甘性寒涼,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能預防中暑,還有解毒的功效。綠豆可以熬湯、煮粥或做成綠豆糕食用,可謂夏日最佳的消暑點心。但須注意,綠豆有解藥的作用,正在服用中藥者應忌食。

蓮藕、荸薺 消暑開胃菜餚

蓮藕,性平,味甘澀,無毒;具有清熱涼血,健脾生肌,開胃消食,解煩躁口渴之功效。而荸薺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渴的作用,可以生食也可炒菜,還可以搗汁冷服,對咽喉腫痛者尤佳。蓮藕及荸薺美味又消暑,因此被視為夏季必備的菜餚。

溫開水 簡單方便又解渴

由於溫開水溫度接近人體體溫,所以能影響中樞神經的接受器,適時地解除口渴的訊息。也就是,喝溫開水比喝冰開水更能解渴。

冰品 別過量

至於在夏季人見人愛的冰品,因為溫度過低,進入腸胃後會立即造成不當收縮,稀釋胃液並影響消化吸收,吃得太猛也容易引發頭痛,因此中醫建議「太貪涼」,尤其是有過敏疾病或腸胃功能原本就弱的人,更要注意。當然,如果是身體健康、腸胃道功能也很好的人,若是吃一碗刨冰能讓自己心情愉快、全身舒暢的話,其實也不用過於緊張,只要不過量就好。

炎夏酷飲料

除了白開水,夏日胃口不好,或悶熱昏沈,有些茶飲可以緩和暑熱的症狀:

烏梅茶

【材料】烏梅15顆、果糖15㏄(可多可少)、水1000㏄。

【作法】烏梅加水煮開,續熬半小時。放涼後,再加入果糖調味即可。

【特點】烏梅性溫,味酸澀,有清熱解毒及生津止渴作用。

清熱消脂茶

【材料】山楂5克、陳皮5克、炒決明子5克、生甘草一片、水600㏄。

【作法】山楂、陳皮、炒決明子、生甘草、一起放入水中,煮開即可。

【特點】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決明子性味甘、
    苦,具有解暑通便之功效;至於山楂、陳皮,則具有消脂、
    消食之功效。

決明子綠茶

【材料】炒決明子5克、綠茶包1包、冰糖適量、水500㏄。

【做法】炒決明子加水煮開,再加入綠茶包續熬5分鐘,過濾去渣,再
    加入適量冰糖即可。

【特點】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有清熱解暑,潤腸通便之功效。而
    綠茶性寒,有消脂之功效。

枸杞菊花綠茶

【材料】枸杞10克、白菊花3克、綠茶包1個、冰糖適量、水600㏄。

【作法】將枸杞、白菊花、綠茶包及適量冰糖,加水一起煮沸即可。

【特點】枸杞,味甘,性平,無毒。具有降血壓、降血糖的功效。菊花
    具有清熱、疏風、平肝、明目、解毒等功效。不僅常用於治風
    熱感冒、頭暈目眩等病症。
常見消暑的飲食方法:

1.綠豆湯:
本草備要記載:「綠豆味甘、性寒,能入心、胃兩經,具有清熱消暑、利尿消種、潤喉止渴及明目降壓之功效,對於中暑、咽喉炎、瘡癤等有較好療效。」因此,綠豆常被民間用來當作消暑的食品。但綠豆性寒,低血壓患者及正逢生理期的女性不宜食用。

2.仙草:味甘、淡,性寒。清熱利濕,涼血解暑,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中暑,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感冒等。

3.西瓜:西瓜果肉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飲料,而且營養豐富,對人體益處多多,但西瓜優點雖然很多,但若大量或長期食用,其副作用也不可輕忽。

4.鮮藕汁:鮮藕汁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若將鮮藕洗淨切片,加適量糖,煎湯代茶飲,可以去熱消暑,可謂之避暑良方。切記!食用蓮藕時,要挑選外皮呈黃褐色,肉肥厚而白,如果發黑,有異味,則不宜食用。

5.苦瓜汁:味苦、性寒,清暑滌熱,明目,可解毒。此外苦瓜營養價值甚高,維生素C含量豐富,更有生物類黃酮,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保護心血管,多吃有助降血壓及血膽固醇;其實鮮榨的苦瓜汁不苦,若苦瓜汁冰過後,更是消暑聖品,若真的怕苦者可加點蜜糖調味。但需注意苦瓜性寒,凡虛寒體弱患者,須慎食之。

6.冬瓜湯:中醫認為,冬瓜味甘而性寒,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之功效。此外,冬瓜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C,其中又以維生素B1,可促使體內醣類代謝反應,所以,喝冬瓜湯還有助於減肥喔。

參考資料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ssay/essay.html?pid=8577&category=%C0%E7%BEi%BD%D5%B2z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你們
作詞:十一郎 作曲:張宇

他將是妳的新郎 從今以後他就是妳一生的伴
他的一切都將和妳緊密相關 福和禍都要同當
她將是你的新娘 她是別人用心託付在你手上
你要用你一生加倍照顧對待 苦或喜都要同享

一定是特別的緣份 才可以一路走來變成了一家人
他多愛妳幾分 妳多還他幾分 找幸福的可能
從此不再是一個人 要處處時時想著念的都是 ' 我們 '
你付出了幾分 愛就圓滿了幾分
 
 
我的心意.你們收到了嗎??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紀元記者郭若鹿青霜採訪報導/馬建說自己是一個沒有國家的中國人。

  馬建定居倫敦,專事小說創作, 他把自己的小說歸為流亡文學。其代表作長篇小說《紅塵》2002年獲英語文學界旅行文學領域的最高獎——英國托馬斯.寇克旅行圖書獎。法國文學月刊《閱讀》(LIRE)2005年推選代表本世紀的全球50位作家,馬建作為唯一的中國作家入選。

  2005年馬建在美國耶魯、哈佛等七所大學的巡迴演講並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他說好作品離不開自由的寫作心態與作家對人類的同情和憐憫。

在「解放」中失去自由

  馬建認為活在專制國家的人都被「一個很大的東西給罩住了」,這個恐怖而充滿誘惑的大東西在中國文壇就是從蘇聯引進的「作家協會」,它給職業作家住房、電話、級別、榮譽等優惠條件,於是他們就放棄了自己的立場,慢慢消失了。

  馬建勾勒了這麼一幅中國作家消失圖:

  從49年到80年代,中國很多優秀的作家只有名字,他們的作品自己也不敢承認了,或者幾乎沒有作品,馬建稱該時期為中國作家全軍覆沒期。「所謂為工農兵服務就是為黨服務,很多作家從「解放」那天起就沒再寫作品,我們看到巴金、老捨不斷的喊「解放了」“自由了」,但再寫不出東西。《林海雪原》、《金光大道》只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文藝作品,宣傳個人如何服從黨,為黨獻生,沒有意義。

  80年代初文壇的最大的特點是不斷有很多優秀作品突破——查封——突破,劉心武、王蒙、賈平凹這批作家一開始都不錯,有衝擊社會的力量,但他們很快就被共產黨吸收進去了,變成體制裡面的文化官員,張賢亮是廳級領導,舒婷是福建省作協副主席。比起他們50年代的前輩,這批作家顯得開放,甚麼都可以寫了,但並不是甚麼都可以發表。最巧妙的是他們知道哪些東西可以寫,哪些不可以寫,哪些寫了之後黨會不高興,自己在筆下已經控制住了。

  90年代的作家又往前走了一步,朱文、蘇童、畢飛宇,陳忠實等的小說雖然不敢觸及現實社會,但他們會含沙射影,寫一百年前的中國,一直寫到清代、漢代,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可以存在下去,讀者也慢慢習慣文學跟現實不要太接近了。

  馬建說,近年中國的文壇除了木子美、《上海寶貝》、性開放、吸毒等流行文學,還有一種看似揭露社會,替百姓說話的反貪文學,內容無非是地方的小壞人在搗亂,最後被英明的黨清除出去,而真正共產黨的惡、制度上的腐敗沒有人去碰撞它。馬建覺得這種作品很可怕,「但中國人完全麻木了,看到貪官被清楚出黨的時候拍手稱快。」

  「活在專制國家的人,不認為自己有甚麼問題,也不認為這個社會出了甚麼問題。但是當你從一個旁觀者來看,你會發現他們的生存方式、他們的要求、他們的組織、他們的一切包括婚姻和愛情,都是非常可笑的。因為有一個更大的東西就是恐懼,把這一切都給罩住了。實際上所有這些生命都是在一種恐懼的心態中活著而已,只是已經習慣了,不知道了。」

馬建在他的小說「拉麵者」裡描寫了這麼一個作家,腦子裡有很多故事,但永遠寫不了好故事。「拉麵者」象徵一種專制, 馬建認為,中國人就像一個麵團,被拉來拉去,自己以為還在活著,其實他們都沒有自我,更沒有生命的光彩,就像面與拉麵者之間似乎形成一種很舒服和諧的關係。「拉麵者在小說中始終沒有出現,但你能看到一雙無形的手,把無數的中國人拉成千絲萬縷。」

  也許是個性,也許是幸運,視自由為寫作生命的馬建不在那個罩裡面。84年馬建因為搞家庭舞會被公安局拘留,出來後他辭去中共全國總工會記者職務化緣流浪,走遍中國,然後輾轉移居香港。97年馬建因為看不慣中共國的五星紅旗在那塊自由的土地上飄揚,7月1日當天在香港搞了個地下詩歌朗誦會,宣佈自己非法(「他們在香港合法了,我理所當然就是非法的!」)隨即移居歐洲。馬建把那一連串的逃亡稱為「越獄」。


體制外野鴿子的命運

   2004年中國文壇上空掠過了一只野鴿子。野鴿子從風景秀麗的天邊飛來,與被圈養的鴿子討論「靈魂」“自由」,最後被人抓進籠子,勇敢的死去。這篇新疆維族青年作家亞森寫的長詩「野鴿子」被翻譯成漢語和英文,並在海外被製作成廣播劇。

  體制裡面變成既得利益者的作家喪失了自我,體制外的作者則與「野鴿子」的命運大同小異。「毛時代基本是死,林昭就直接槍決了;鄧時代進監獄,90年代進監獄的少了一些,現在又經常看到他們打著『反恐』旗幟抓記者、編輯、印刷廠廠長、詩人、藝術家,對不太出名的作家還特別狠。」

  2000年旅法華裔作家高行建獲諾貝爾文學獎。馬建推崇高的《一個人的聖經》和《靈山》通過個人在大專制機器裡面生存的恐懼感,描寫了一個時代同類人的命運,是真正反映社會的作品。可是北京官方不但對這次首名華人獲諾貝爾文學獎表示「不值一提」,還把高列為不受歡迎的人,不准入境。馬建說「中共並不是跟諾貝爾獎過不去,也不是高的小說觸及了甚麼政治內容。作為人藝重點培養的一個才子,高行建「六四」後公開宣佈退黨,這是中共特別恨他的地方。」

  馬建自己的作品在大陸被禁了15年後終於可以出版了,但作者的名字由「馬建」改為「馬建剛」,「裡面有點思想有點刺的痕跡都打磨掉了,改得我都不認識了。」

   「中國現在說話自由了,但不等於言論自由。當一些『敏感』言論進入討論、媒體、出版就不行,師濤、杜導斌等給抓進去了,廖亦武、劉曉波、余傑他們隨時都很危險。」“中國獨立作家筆會要營救的42個中國作家,佔了全世界被關押作家總數的三分之二。」

  2003年藏族女作家唯色的「西藏筆記」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再版,但中共中央統戰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卻指責《西藏筆記》有「嚴重的政治錯誤」和「對達賴喇嘛分裂祖國的認識模糊」,全面查禁此書。作家工作沒了,房子沒了,還被派往青藏鐵路工地,寫歌頌文章立功贖罪,因為她曾反對修建青藏鐵路。花城出版社的主要負責人和該書責任編輯被責令檢討。

  長詩「野鴿子」被當局認為是影射當局對新疆的高壓統治,31歲的作家亞森於2004年11月被捕,判刑10年。出版「野鴿子」的新疆《喀什文學雜誌》維吾爾族總編輯庫來西玉賽英被判處三年徒刑。

  對於中國文學今後的走向,馬建的結論不無悲哀:除非反抗專制、反抗思想控制,否則中國的文學沒有出路。只有那些不斷被當局查封的作品和海外的流亡文學,才是真正的中國文學。


當一個國家的出版不自由 我們不應當看它的作品

  讀者感興趣的是故事。馬建認為中國大陸的作品有很好的故事,很好的題材,有風格也有形式,但這種成功地通過政治審查的作品非常危險,因為它們甚麼都具備,就是不具備思想,不具備一個作家的道德意識,讀者讀完以後也就喪失了道德判斷。

  在「911」事件中,馬建對英國民眾與作家的互動深有感觸:「那些天沒有人相信政治家了,報紙上採訪的都是作家,人們問作家到底我們的社會怎麼了?人類的價值觀念出了甚麼問題?怎麼會有這麼殘忍的事情發生?」

  馬建認為地球上哪怕出現了再大的事情中國的民眾也不會去徵詢他們的作家,因為現在能發聲的名作家對中國發生的事情從來沒有自己的態度,更不用說反對政府的聲音了。

  「六四」這樣對西方人來說簡單明確的對與錯的問題,他們會說:「我們完全不過問政治」, 或者含糊其辭:「政府也對,學生也對。」;法輪功在中國受迫害六年,鮮有大陸作家站出來質疑為甚麼要鎮壓他們,為他們聯合簽名,為他們呼籲……而這種人卻著書告訴人們他的思想是自由的。馬建說這樣的謊言不但害了中國讀者,也誤導了西方讀者。

  「大部份西方人以為中國小說裡描寫的就是中國現實,以為中國人就是旗袍馬褂,作揖喝茶。到中國去玩,桂林山水看看,拍點照片,然後一腦袋幸福的回憶。」

  有個英國朋友收養了兩個中國榆林的孩子,問馬建榆林是個啥地方?馬建跟他們講了這些女孩為甚麼被拋棄,計劃生育是甚麼,每年多少女嬰被流產、扔了,甚至被當成補品……,朋友聽完哭了,她沒想到兩個可愛的孩子來自那樣的背景。

  馬建提醒人們:「當一個國家的新聞出版不自由的時候,我們不應當看這個國家的報紙;當一個國家的書籍出版必須通過政治審查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讀這個國家的書,特別是那些獲了獎的。」


與年青人對話感覺非常困難

  從2003年起,馬建應邀到澳洲、美國、倫敦多地巡迴演講,儘管演講的題目是「文學與政治」,但年青人關心的事情不包括政治。馬建說與青年人對話非常困難。他要很費力氣去理解學生,理解了才能回答他們的問題。

  「一邊號召『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一邊消滅歷史,養一大批文人塑造假歷史,造成年輕一代對歷史、對社會的無知。愛好文學的不知道高行建是誰,『馬建』二字在中國網站搜索的結果是羅馬建築。詞彙量的封鎖、思想的控制,把新一代的青年變成了另一種人,他們沒有信仰,恨自己,只好用民族主義把各種情緒放進去。罵共產黨說你罵中國,說美國怕中國強大,背後給你錢了……非常可笑的概念全混在他們腦子裡。」

  「留學生們認為自己更能代表中國,中國跟西方沒有區別,我們也講英語,也用英語思維,甚至西方沒有的我們都有。至於政治,共產黨好點壞點,西方也一樣;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接觸到文化、思想,所以專制不專制也沒有多大差別。」

  演講中馬建談「拉麵者」提到六四,學生問甚麼是六四,趙紫陽是誰?「這批留學生跟中國歷史完全割斷了,我問過他們,美國明星比我知道得還多,但不知道自己的歷史,你跟他們講歷史他們覺得沒有必要了,『這些事情都過去了,我們憑甚麼要知道?』」

  更讓馬建痛心的是這代青年道德意識的喪失。「很多留學生,包括人大的學生,我問他們知不知道丁子霖?回答說『知道。她家天天公安局的車在那停著,我們可不敢湊這熱鬧。』鄰居被抓走了與我無關,一個老太太在那過著孤獨的日子,你活該!」

  在「沒有了國哪還會有家」一文中,馬建記錄了他和一位在英國留學了五年的博士生的對話。儘管內容與鴿子們的對話幾近雷同,但對話卻是發生在一個沒有鴿套和籠子的地方:

  中國的海關是查禁書和報刊的。我說。
  我可從末被查過。她回答。
  中國是新聞出版不自由的國家。
  別逗了,我就在北京長大,從未感覺到新聞不自由,相反,連外國的報紙雜誌都有。
  他們今天還在抓法輪功修煉者。
  馬建呀,如果你當領導你也會抓。國家不穩定怎麼發展經濟。共產黨又要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又要頂著國際上敵對勢力的破壞,也夠不容易的了。你們這些反動作家就不能愛點國呀,太自私了吧。

* * * *

  馬建說自己沒有國家,沒有國家的馬建卻特別在意文化的歸屬感。每次到大陸,馬建都明顯感到長城、五千年文化只是個旅遊項目,無論多偉大的作品,跟現在活著的人的心靈已經沒有了關係。

  有一年元宵節,他在台灣賣小吃的地攤找湯圓。湯圓賣完了,擺地攤的對他說,「你去超市買一盒來,我給你煮。」置身這個仍舊不失中華文化底蘊的小島,馬建說他有一種回到了家的感覺。

  2004年末,馬建從電視上目睹了巴格達中心廣場上海珊巨型塑像轟然倒地,一個時代宣告結束的一幕,「我當時掉下了眼淚,在那些歡呼的伊拉克人民身上,我看到他們曾經的專制壓迫的痛苦,聯想到我在大陸那種麻木的生活。」



【作者簡介】

  馬建,中國先鋒作家。1953年出生。1984辭去全國總工會記者職務化緣流浪。靠給人畫畫、理髮和倒買紗巾、潔牙靈等走遍中國。
   1986年移居香港,並創辦香港新世紀出版社。
   著有長篇小說《思惑》、《拉麵者》、《九條叉路》、《紅塵》。中短篇小說集《你拉狗屎》、《怨碑》,文集《人生伴侶》、《發生關係》等。其小說尖銳幽默 。
   1997年前往德國魯爾大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1999年起任英國簽約作家,專事小說創作。現定居倫敦。
   已翻譯出版的著作語種有:德語、英語、義大利語、法語、荷蘭語、挪威語、卡特蘭語等。其中《紅塵》的英譯本,獲英國2002年托馬斯.庫克國際旅行文學獎。

ke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